“中国经济正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稳健前行。”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2025年3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一层新闻发布厅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表示,2024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4万亿元,增速达到5%,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新产业新业态竞相涌现,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日新月异。绿色生产力蓬勃发展,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领跑世界。春节期间,消费市场需求旺盛,家电和音像器材热销,同比增长166.4%,旅游业增收37.5%。
刘结一强调,“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经济运行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消费需求仍然不足,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仍待化解。但更要看到,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新质生产力收效显著
“新质生产力”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入十大工作内容之一。过去一年,中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哪些成效?全国政协围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开展了哪些工作?
对此,刘结一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深刻洞察时代大势,着眼于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2024年,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深融合,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新质生产力收效显著,经济发展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一系列科技成果接连亮相,一项项“黑科技”闪亮登场。传统产业追“智”逐“绿”,智能装备快速普及。全球189家“灯塔工厂”中,我国占79家,其中近半数来自钢铁、食品等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未来产业布局蓄势。人形机器人上春晚扭秧歌,无人机飞夜空放“赛博烟花”,人工智能开源大模型引发世界热议。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过半。新质生产力发展生机勃勃。
刘结一表示,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全国政协议政建言重要着力点。紧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组织政协委员和全国社科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开展新质生产力理论学理化研究阐释,形成多篇研究报告,以认识的深化提升行动的实效。盯住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出实招。密切跟踪国际前沿动态,深入科研院所和企业一线调研科技成果转化、区域科创中心建设、创新药研发等课题。聚焦数据要素市场、人工智能应用等主题深度协商座谈,分析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途径和体制机制保障,提出针对性、前瞻性对策建议,得到主管部门重视和采纳。政协委员中的名家、大家、专家举办8场“委员科学讲堂”,面向公众讲授通用人工智能、纳米科技前沿与产业化等科普知识,营造推进新质生产力的科学氛围。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全国政协将持续发挥自身优势,让新质生产力释放出更加强劲的动力。”刘结一强调。
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对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发展都是一个重要的进程。但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去年,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刘结一指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必由之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过去一年,中国继续发挥全球经济增长最大引擎作用,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进口市场地位,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取得新进展,进博会等国际展会为促进世界经济合作搭建了广阔平台。”刘结一介绍,中国着力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倡导“同球共济”、“和合共生”精神,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全球发展展现了大国担当。
“我们将持续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我们将持续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刘结一进一步表示。
刘结一表示,全国政协长期致力于服务国家对外开放事业。从这个视角也可以增进对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了解。一年来,全国政协聚焦扩大制度型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重要议题广泛协商议政。举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专题协商会、“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双周协商座谈会,开展“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视察考察,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政协智慧。对“十四五”规划中涉及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深入了解情况、提出针对性监督意见。
广大政协委员围绕营造自贸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健全风险防控制度、发挥港澳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作用、推进服务贸易创新与先行先试数据跨境流动等,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例如,有序放宽医疗机构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扩大电信增值业务对外开放试点等建议,被相关部门吸收采纳,转化为具体政策措施。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定支持和参与经济全球化,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一道,共享机遇、共创繁荣,共同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刘结一说。
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刘结一指出,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既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勾勒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景图”。
“全国政协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深学细悟中坚定改革信心、凝聚改革共识,学在深处、谋在要处、干在实处。”刘结一介绍,全国政协立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三中全会召开前,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调研和协商议政,为中共中央制定《决定》提供政协智慧。全会召开后,全国政协围绕《决定》中14个重点领域部署的300多项改革举措,推进调查研究、考察视察和协商议政。全国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牵头组建跨专门委员会、跨界别的力量,针对深层次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把问题研深议透,把建议提准提实;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等,从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到高水平对外开放,从重要能源和矿产资源保障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改革任务建言资政。通过政协提案、信息、综合报告等多种方式发挥助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刘结一表示,全国政协狠抓涉及自身改革任务的落实,着力完善制度体系,健全协商民主机制。修订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条例等基础性工作制度,实现报送信息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机制,强化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重要问题的协商,把问题议深议透;改进发言机制,注重发言委员的广泛性、代表性,增强委员发言的针对性、专业性;创新协商议政方式,推动网络议政与远程协商常态化,田间地头、车间码头的声音直达全国政协协商会场,彰显人民政协在数字化时代的新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言献策,全面落实三中全会关于健全协商民主机制的改革部署,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类制度机制。”刘结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