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国联科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行业标准

工程机械标准的整理状况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4-10-17 13:01| 栏目: 行业标准 | 浏览次数:3860

    1 前言

    工程机械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最重要的工程施工机械。根据机械工业”十二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在标准化工作中将工程机械行业划分为土方机械、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升降工作平台、工业车辆、凿岩机械气动工具五个专业领域。

    我国工程机械标准化工作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经过我国土方机械行业标准化工作者五十多年的共同奋斗,形成的几百项工程机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近千项的行业内部标准,这些标准在行业发展和产品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些年来,工程机械标准化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迈向强的发展过程中,工程机械标准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为确保土方机械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规范市场秩序、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提供技术依据,而且作为加快科学技术传播以及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桥梁和媒介,已成为促进工程机械行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五个专业领域,由五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工负责各专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见表1),已建成了一个由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工程机械标准化技术队伍。

1

    2 我国工程机械总体状况

    2.1工程机械标准的构成情况

    2.2.1标准数量、级别与性质

    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我国现行工程机械行业的国家标准和机械行业标准共有497项,其中国家标准267项、机械行业标准230项: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31项,强制性行业标准1项,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1项,其余均为推荐性标准。

    各专业领域现行标准情况见表2。

2

    2.2.2标准类型

    按标准类型,工程机械行业国内现行标准情况见表3。

3

    2.2标准的适用性、时效性和技术水平分析

    现行267项国家标准的平均标龄约为5.5年,总体上国家标准对行业具有适用性和时效性。正在研制的77项国家标准完成后将对适用性和时效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基本能适应行业的发展和要求。

    现行230项行业标准的平均标龄约为10.5年,行业标准的总体标龄偏长,尤其行业标准中还有一批上世纪90年代发布的标准,许多标准已不能适应目前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需加快对标准的更新提高标准的技术含量,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提高行业标准的适用性和时效性。

    产品标准是我国土方机械标准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现行一些产品标准对内容规定太细,设计和生产制造方面的要求较多。因此,需对标准结构内容的调整:由制造型标准调整为贸易型标准,由注重详细的整机产品性能和参数逐步调整为必要的基本性能参数,并注重增补产品的安全、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人机工程、智能化控制、节能节材等方面内容,提升标准的技术含量,以满足加入WTO后市场及贸易的需求,使我国的工程机械标准尽可能与国际标准接轨。

    工程机械行业中,采用国际标准制定的国家标准,技术水平多为国际一般水平,少量标准的水平为国际先进水平:近年自主制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技术水平达到国内的先进水平或填补空白。

    2.3强制性标准分析

    工程机械行业的现行强制性标准现有31项,现行的31项强制性标准与466项推荐性标准的形成了比较协调的比例关系,对工程机械主要产品构成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和社会环境的基本保护和保障。尤其这两年来制定和颁布的19项工程机械安全和噪声限值等国家标准,将使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在安全等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的产品逐渐缩小差距,已在不断地赶上国际一般水平,促进我国土方机械产品向国际上的扩展。

    如土方机械产品的16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基本构成了对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和社会环境的全面和系统的保护和保障。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的13项土方机械安全和1项土方机械噪声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相对国内行业现状,具有技术起点较高、符合当前国际土方机械发展方向的特点,将增强我国土方机械产品的世界市场竞争力。

    今后对于工程机械行业的强制性标准的研制发展,一是对现行的31项强制性标准的技术内容,应在贯彻实施中逐步进行修订和完善。二是工程机械的33类产品还缺失安全等重要标准,还应增补某些机种的安全规范要求标准的研制,如水平定向钻机安全、凿岩机械和气动工具安全等。在产品安全环保标准方面我国与欧美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还需填补相应的标准。三是加强和增补对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低碳经济、再制造标准规范等领域的强制性标准的研制。总体上形成以强制性标准为主导、推荐性标准为支持、促进行业发展、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保障用户安全和利益的工程机械标准体系。对这些关系到我国人身安全和健康、行业长远发展、符合我国经济政策方向的重要标准,应加快标准研制力度并给予支持,对符合这些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产品给予经济政策倾斜,促进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2.4推荐性标准及缺失分析

    工程机械行业的现行推荐性标准以产品标准(235项,占全部标准的47.3%)和基础通用标准(176项,占全部标准的35.4%)为主体,基本覆盖了本领域内的各类产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形成了行业各专业领域自有的标准体系,标准间相互协调配套。近几年标准的发展趋势,已从原有的产品标准为主,逐渐加大了基础通用标准的研制和发展,如工业车辆标准中产品标准和通用标准各占标准总数的32%,方法标准占15%,管理标准占21%。

    我国工程机械的五个专业领域主要有33类产品,随着国内基础建设的需求和行业产品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在我国逐步发展了一些重要产品种类,这些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产量、技术水平都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急需制定和填补必要的产品标准,通过这些产品标准的研制,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规范市场。

    主要需研制如下方面的标准,以解决产品标准缺失问题,满足行业需求:

    ——土方机械领域:自卸车、带石料装具的装载机等类产品等近年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且产品发展也较快,但现仅有自卸车术语和通用方法标准、装载机通用要求标准等,还需进一步研制或完善产品性能标准和对应的试验方法标准;一些土方机械专业配套件产品也需要制定解决标准缺失问题,如工作装置和附属装置上应用较广泛的快换装置等标准。

    ——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领域:零部件通用性标准较少,需要填补此类标准。

    ——升降工作平台领域:①缺少通用术语、定义标准。由于该类设备涉及的领域,工作环境不尽相同,从使用,管理和生产来看,需要做一些统一基础性通用标准规范和指导行业。②从应用和使用范畴角度出发,应增订管理标准,尤其是涉及安全性能的产品,新体系应分清标准层次、标准的类型和性质,升降工作平台属载人设备,保护人身安全才是标准管理的重点,所以应加强方法和管理标准制定,便于有效实施。

    ——工业车辆领域:①仓储用叉车类标准。近几年,我国物流技术发展较快,用于仓储的工业车辆要求机动灵活、低噪音、无污染和品种多元化,蓄电池电机为动力的电动车辆是解决物流在车间、生产线和库房搬运、仓储和装卸的设备,但此类标准目前缺失,急需制定侧面堆垛式叉车、三向堆垛义车和拣选车等标准。②伸缩臂式工业车辆的标准。伸缩臂式越野车辆是指带有伸缩或不伸缩的非回转铰接臂架,用于堆垛载荷的平衡重式叉车,主要用于农业、建筑和下业领域,世界各国对伸缩臂式越野车辆需求量增加,我国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尤其是军用伸缩臂式义车的需求量正在逐年递增。因此急需制定伸缩臂式工业车辆的产品标准和稳定性标准。③叉车用属具的标准。叉车属具可用于配用各种型式的可拆换属具进行作业。扩大了叉车的使用范围,提高了叉车的作业效率。但缺失叉车属具方面的标准,急需制定属具标准来满足叉车的使用需要,如:《叉车侧移器》标准。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领域:履带式半液压潜孔钻机、履带式采矿钻车、履带式锚杆钻车、矿用手持式气动钻机、柱式钻架、圆盘式钻架等产品,一直因产量不大而缺失标准。随着行业产品技术的发展,这些产品的产量和技术水平都有较大提高。为规范这类产品的健康发展,急需制定相应的产品标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如脉冲式气扳机、电控液压定扭矩扳手、液压镐、内燃镐、气动除锈锤、气动破砰锤、救援用液压或气动破拆工具等,也急需制定相应的产品标准。•

    ——工程机械行业对应的国际标准化组织近年也加快了国际标准制修订的速度:所制定的国际标准也以安全、人类工效学、可持续性、节能和资源再利用等领域为重点。因此新发布的国际标准需尽快制定为我国国家标准,以促进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使我国土方机械产品与国际接轨,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2.5标准体系结构分析

    按标准类别分为基础通用、方法、产品和管理四类。目前在标准的数量反映上,行业标准以产品标准为主,而国家标准以基础通用标准为主;而这些基础通用的国家标准以安全、人机工程类标准为主;产品的行业标准又是以自主制定的标准为主体。

    为与国际接轨和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力,需在工程机械的安全、舒适性、环境保护、节能等方面加强和完善为标准的制定工作,以及工程机械专用零部件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促进关键零部件立足国产配套。

    因此,对工程机械标准体系的结构和布局,重点体现以下特点:

    ——突出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对现行工程机械ISO标准转化率,对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的支撑;

    ——突出产品的安全性、环保和人机工程要求,使这些标准构成对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和社会环境的全面和系统的保护和保障;

    ——突出节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等创新技术,通过这些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实施,使我国节能型土方机械和再制造产品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使产品的制造资源消耗和产品应用中的能源消耗得到显著的降低,适应全球的低碳经济的需求;

    一一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研制各类急需的标准,以规范市场和促进技术进步:

    一一体现标准适时性,加快对标准的更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3 工程机械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对比分析

    3.1国际标准转化情况

    工程机械行业对应的国际标准245项,截止到2012年底已转化为我国标准180项(其中等同采用128项、修改采用52项),不予转化8项。不予转化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国内没有相对应的产品,无市场需求;二是个别国家和区域的要求,与我国国情不符,不适用我国;三是该国际标准将由其他国际标准代替被废止。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国际标准转化率为76%,工程机械各专业领域国际标准转化情况见表4。

4

    目前在研的工程机械标准项目中有44项将采用国际标准,其完成后,对国际标准的转化率将达到87%。

    3.2国外先进标准采用情况

    目前,工程机械行业采用国外先进标准25项,主要为欧洲标准、德国国家标准、日本国家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工程机械行业各专业领域采用国外先进标准情况见表5。

1

    3.3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对比分析

    3.3.1土方机械领域对比分析

    a)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速度:美国、欧盟各国等土方机械产品发达国家的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接轨或同步制定,这是由于同为英语或西语系,不存在或存在较小的语言障碍,以及国际标准制定的基础多是美欧日的标准转制而来等特有的先天条件决定的。由于我国语系不同,同时由于我国标准的立项审查机制,我国采标制定的标准一般难于做到与国际标准同步,一般有1年~2年以上的滞后期。

    b)产品标准:我国标准中,产品的基本参数、形式尺寸、作业性能、可靠性、检验规则等类标准占有较大的比例,而国际标准和欧美日等国的标准中很少有此类标准。所制定标准的目标主要是保证各制造企业的相似功能产品和系统之间的互换性,为用户改善产品和系统的适应性。

    c)安全标准和人机工程标准由于土方机械产品的作业环境较恶劣,国际标准和欧美日等国均以安全标准和人机工程为制定重点,而各国也能对这类标准的研究和试验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员。我国在早期的标准制定中,多注重的是产品的参数和性能,近几年开始重视机器安全和人的舒适性。但采用国际标准和欧美标准的多,自主制定的少,对安全标准的研究和试验没有经费的保证。

    d)标准对科技成果转化作用增强。目前,世界各国把技术竞争上升为标准竞争,科技开发和标准化的结合,科技与标准的紧密结合,依靠先进的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国外先进国家将新产品、新技术(如电子控制、电子监测等)这类标准纳入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在国际标准中取得技术和应用的先机。我国整体技术水平落后于美欧日等技术先进国家,国家、地方和企业在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标准上的投入有限,新产品和新技术没能转化为标准并广泛应用与推广,如有些863项目等研究成果仅是为项目服务,没能通过转化为标准广泛推广应用。

    e)环境保护和节能节材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标准:近些年,国际标准、欧洲标准和美日加强了这类标准的制定,并提高了相应的要求。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重视和研究工作起步相对较晚,整体的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如机器司机耳边噪声,欧洲标准规定土方机械为80dB,而我国某些种类的机器平均值为94dB,先进国外公司的同类产品为70dB多,相差太多。而噪声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制定的标准水平又不能超出国内技术水平太多,因此,标准水平的提高,要依靠国内产品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f)企业对标准的认识和重视:国外企业对标准制定非常重视,并且参与程度高,在企业内部对标准草案内容审查有中国境内和境外的技术人员以及相关法规人员参与,并能及时进行相应的试验验证。而国内企业与此相比,重视程度和参与范围都有差距。

    g)现我国土方机械领域的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91.7%,已列入新制定国家标准计划有9项,标准完成后转化率将达到98.5%,我国标准水平基本与国际标准相当或接近。未转化的国际标准将在2013年度申报制修订国家标准计划。

    3.3.2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领域对比分析

    a)国际国外标准,是以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安全要求为重点。而我国的产品标准,从术语、分类、代号、技术要求、可靠性要求、性能试验方法、可靠性试验方法、出厂检验、型式检验、交接检验等均予以规定。

    b)国际国外标准通常对一些通用的性能指标或涉及到安全、环保的指标,规定试验、测试方法,而极少规定整机的试验测试方法:即使对整机试验、测试有规定,也是突出重点,而不像我国标准,对每一种类产品均从材料、零件到整机,从外观、性能到可靠性,从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到交接检验等均予以规定。

    c)国际国外标准一般不规定产品的使用性能参数指标,而我国的产品标准则以此类规定为主,因此两者在这方面没有可比性。从实际产品来看,我国产品的使用性能参数指标并不落后。

    d)我国标准在安全、环保、卫生指标方面,空白、落后、不详尽等情况都有,空白较多。

    EN/TC151在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方面的标准较完善,安全标准尤其多。而ISO/TC195成立较晚,标准数量较少,ISO/TC195也有相当数量的标准是转化EN的。根据ISO/TC195目前的情况,原则上应当将其标准100%转化成我国国家标准,且应采取等同或等效(修改采用)的方式进行转化。根据EN相关标准目前的情况,原则上应尽量将其转化成我国国家标准。但考虑到引用标准的问题和其他情况,非等效转化的方式会更多一些。

    注意研究其他国外先进标准,对于适合我国情况的,也应进行转化。除ISO/TC195和EN标准外,一些机种还应重点关注以下国家的标准:

    基础施工设备:日本标准。日本基础施工工法多、设备应用广,比较发达;

    混凝土机械:日本标准。

    道路施工与养护设备:法国、德国、英国和日本标准。

    e)现我国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领域的国际标准转化率为48%,已列入新制定国家标准计划有了项,标准完成后转化率将达到76%;未转化的国际标准将在2013和2014年度申报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

    3.3.3升降工作平台领域对比分析

    升降工作平台在欧洲广泛使用,所以欧盟委员会CEN/TC98和CEN/TC10/SC1专门负责制定CEN中工作平台的协调标准,主要是产品的相关安全要求,来规范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欧洲的很多国家大多采用了这些标准作为自己国家的标准。目前国际升降工作平台的标准主要采用了欧盟的模式,从设计,检验和安全要求为主要参考对象。欧盟和国际的标准均适合我国技术和产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目前升降工作平台标委会已转化一部分标准,今后还将陆续转换为我国标准,也将继续跟踪这些标准的变化,提升中国制造技术和使用规范,降低事故的发生。

    现我国升降工作平台领域的国际标准转化率为50%,已列入新制定国家标准计划有2项,标准完成后转化率将达到了5%,余下的2项国际标准将在2013年中报国家标准制定计划。

    3.3.4工业车辆领域对比分析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是我国工业车辆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之一,工业车辆领域对口的国际标准共45项,除了项不转化外,其余38项均可转化为我国标准。我国已转化国际标准26项,转化率为68.4%;已列入新制定国家标准计划7项,完成后转化率可达到84.2%,未转化的国际标准将在后三年申报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

    3.3.5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领域对比分析

    a)技术领域维度:国际标准在安全标准方面已颁布了钻和攻丝机、纯冲击式动力工具、螺纹紧固件用装配动力工具三项安全标准,我国尚未进行采标。我国的安全要求标准只是非等效采用美国标准ANSIB186.1—1984《轻便式气动工具安全规程》和欧洲标准EN791:1995钻机安全要求》而制定的标准。性能、振动、噪声测量方面的方法标准国际标准有31项,我国己采标制定了噪声测量方法、手柄振动测量方法等11项方法标准;而国际标准中《液压脉冲工具,性能试验方法》,螺丝刀、磨光机等产品柄振动测量方法标准尚未进行转化。而涉及产品能效、环保方面的标准在本领域的国际标准中并未制定。总之,国内标准在安全标准方面滞后于国际标准;在振动测量方法方面有多项标准尚未进行转化。

    b)产品类型维度:国际标准对本行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异军突起的以高效节能见长的液压工具类产品制定了术语标准,我国正在进行该项标准的采标工作;国际标准制定了本行业气动工具产品中具有能大幅度提高输出功率和扭矩及低噪减振、属于本行业高端产品的液压脉冲工具产品的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我国标准尚未进行转化;国际标准几乎完成了本行业所有产品(共11部分)的手柄振动测量方法标准的制定,我国只转化了其中的5个部分。总之,国内标准尚未转化在液压工具、液压脉冲工具产品方面的国际标准;手柄振动测量方法标准所涉及的标准也末全部进行转化。

    c)现我国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领域的国际标准转化率为48.5%,已列入新制定国家标准计划有2项,标准完成后转化率将达到54.5%;还需进一步加大国际标准的转化进度。